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李松: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2-03-28 16:28:06


李松,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研究。主持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成教在线教育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北京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发展战略的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在CSSCI期刊和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面临办学角色、人才培养重新定位等多项任务,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时代,开放教育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把握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深入分析开放教育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与学习者的现实需要,紧紧抓住开放教育环境中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师、学习中心、教学科研等关键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51.6%,进入普及化阶段。早在大众化阶段的时候,潘懋元先生指出:“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们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基层实践,都要有一种重新的认识,方能取得大众化教育的成功。”高等教育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和治理体系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的需要。开放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指出:“开放大学只有瞄准趋势、抓住规律、攻坚克难,才能在新一轮高等教育竞争中迎难而上、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我们应该在各项工作中前瞻布局、精准发力,稳步推进,狠抓落实。人才培养是开放大学的首要职能,教学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开放大学面临办学角色、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等多项任务。人才培养首先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一、新时代开放教育要培养什么人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开放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三类教育在国家的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层次有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发展定位方面要体现出共同之处,又应该各具特色、相对独立。

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集中体现了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应该依据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承担的任务角色和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而决定。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通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实际需要的高级专门应用人才,而且要从战略上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学术研究型精英人才。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放教育归属继续教育体系。继续教育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为社会各类人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供良好服务的教育形式,是构筑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面向社会的大众化教育,其价值在于机会平等、社会公平。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不同于高职的理念,通常高职的职业教育思想是“职前培养”,而国务院下发的各类职业教育文件中提出的是“终身教育”概念,强调职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强调终身教育理念,人的一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职前教育强调的是在高职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一个时间阶段。

二、应用型人才特征

自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国家开放大学一直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是根本,一直未变。应用型人才具有什么特征?开放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中处于哪个层面?应用型人才是根据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的维度来划分的,应用型人才还可以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从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来看,开放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处于人类社会劳动链的终端,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这类人才的突出特征: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习者在综合素养、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发展为取向。二是应用性,所培养的人才具备在工作现场和生产一线的直接应用性,能较快适应技术迅速发展和职业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对现场工作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具有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实用性,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必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人才培养过程必须突出实践,锚定核心素养与核心技能,以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为依据,提供实践教学,注重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岗位基层性,强调人才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第一线培养,要投身于广大生产实践中最基础的岗位。

长期以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扮演着学历补偿的角色,而我国长期以来对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鲜有研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课程体系的要求也是遵照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专业标准来要求。所以,开放教育长期存在着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现象,相对于应用性职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缺乏适应性,难以适应职场与学习者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需求。这种学科课程体系虽然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多年来也有不少改革措施,但整体上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以理论为中心、讲授为中心的局面,反映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设置依据是专业学科体系,课程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关度较低;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契合度不高,理论内容比例偏高。

开放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其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评价必然随着自身角色定位及高等教育的整体转型发生改变,甚至是变革。教育部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出,国家开放大学将是在线教育、灵活教育、终身教育、对外合作的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将实现四个转变,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由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由文凭提升向技能提高转变,由注重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转型中的开放教育,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准确、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克服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同质化的倾向,在人才培养领域凝练特色。

三、开放教育学生群体特征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开放教育的学生具有什么特征?他们的入学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些目的,开放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通常认为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成教,工学矛盾,没有时间学习,对学习也缺少兴趣,个人综合素质也不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但是,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人才培养质量可谈,这所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题词,开放教育同样需要高质量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质创优,需要立德树人。

通过对国家开放大学学生持续多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开放教育的学生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校生中已经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人超过7 000人(2021年数据)。同时,通过访谈和问卷等方式调研学生的入学目的,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想获得文凭;提升自己本职工作能力;有空闲时间,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为更换职业做准备;获得一个平台;其他。

带着不同目的入学的学生,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首先必须自己学完规定课程,完成考试,这是教育底线,守住底线,才能谈开放教育质量。对于其他几类需要的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教育服务,提供他们需要的课程和学习支持。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必须回归教育本质,一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此外,我们如何保证社会中有这类学习需求的群体持续不断地选择开放教育,而且越来越多。开放教育的价值与特色与其他同类学校的差异性是什么,哪些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如何擦亮开放大学的牌子,实现社会价值与教育目的。品牌是大家共同用行动来书写的,由社会公众所认同,是在历经时间与岁月而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样,开放教育的品牌和价值理念需要开放教育工作者共同书写。秉持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提出的“提质创优,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理念,需要不懈努力,开拓创新。

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更加迫切,一般意义上的能上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期盼。开放大学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开放大学,我们如何满足学生的期盼?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工作文档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助力他们职业生涯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岗位需求和作为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帮助他们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素质和水平,逐步登上事业和人生的高峰。开拓他们的职业发展前途,助力他们在职场上发挥潜能,获得优良的待遇和事业的发展。要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增加课程的黏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

在职成教学习动机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去学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就会去学习;当他们发现依靠固有的行为方式不能够再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就会为了改变自己而努力学习;当他们意识到某项知识的重要性,并能给自己带来益处,还可以让他们在生活或工作时感受到这种好处,他们就能学习;如果他们在一个需要行动和参与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并且会维持高度的持续的学习动机。“人们往往在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但又必须要解决问题时,学习才真正开始。”

所以,教学的整体设计非常重要。国家开放大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职业需要和成教在职学生的特点设计考试内容,有些课程考试引入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工作问题解决方案、设计方案、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等作为考试内容。这些内容达到了考察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的目的,这些成果、特色亮点要进一步凝练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巩固深化成果、加强辐射示范。同时要对这些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效果进一步分析,加强对学生任课教师、学习效果的深入分析等。以改革促进教研,以教研促进改革,多深入学习中心开展各类人员的访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考试方面的实证研究,科学归纳总结,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才能出真知。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照搬不会出特色,追随不会有创新。需要深入思考难点在哪里,特色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持续深入开展这些工作,开放大学将会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这些教学成果是其他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样,开放教育的特色一定会越来越鲜明,这不仅会全面提升开放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且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上也体现了错位发展、形成特色,提高质量。真正在内涵上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职前的职业教育(高职和中职),实现开放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惠泽人民群众。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教育是永无止境的崇高事业,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要增强政治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谋划能力,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际行动完成好各项任务。开放教育的教学围绕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开展,实现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开放教育应抓好几个关键点

在新时代,开放大学要建立健全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开放大学更应该利用体系办学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技术手段,形成和巩固“全国一盘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发挥开放教育普惠作用,集聚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完善线上线下学习支持服务,加快课程开放共享。办好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提质创优,社区培训发展壮大,老年教育做优做强。国家开放大学扎根中国大地,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模式,体系办学各司其职,任何一级的办学单位靠自己都无法实现新时代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对于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必须职责清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合力办学,否则就失去了“全国一盘棋”的办学效果和办学效率。但是目前,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办学和教学实践中对于这样的原则做得远远不够,很多地方仍然采用个体手工作坊的方式开展开放教育,各分部的教师各自开展教学,并关注每个教学环节,造成低水平重复,低水平建设,根本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底线都难以守住。根据多年的跟踪调查、调研,我们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些办学单位定位不清晰,延伸办学监管不力;办学思想功利化,教学过程缩水。一些办学单位放弃办学与教学主体责任,将办学与教学主体责任下放,监管不足。对于学院、学习中心的监管缺失,管理缺位;学院与学习中心责、权、利倒置;一些办学单位办学条件不足,生师比失调;一些办学单位过度追求规模效益,办学思想商业化,教学过程缺失,“缩水”等;学习支持服务缺失,部分课程资源陈旧甚至缺失;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责任担当意识较弱,教学能力普遍不足。人才培养是一个多种要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是当前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学习中心和教学科研。专业课程方面:课程是教学工作基本单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要坚持以实用易学为原则,坚持最适合的学习内容,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中心,全面提升课程质量。打造开放教育“金课”,研究开放教育的“金课”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职前职业教育“金课”的差异是什么,特色是什么?什么样的课程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重要影响”?树立开放教育新课程观,教学内容为根,教学设计为王。需要各级办学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度上、经费上等多方给予支持,需要各类教师、一线专家和学生多元互动。需要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厘清专业的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锚定学生核心技能来提升教师素养,改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建校以来,国家开放大学秉持“名师名家”理念,新时代,如何建设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如何整合以及整合什么标准的社会优秀师资服务教学,国家开放大学的师资如何培养,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教学内容、师资能够给学生带来职业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师如何发展?研究国家开放大学教师角色定位问题,要打开思维定式的制约,需要开拓创新。学习中心方面:开放教育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习中心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分部都有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是开放教育的办学“终端”,是开放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如果学习中心建设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开放大学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非常困难。未来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建设应该有更多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探索数字化环境下适应各类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中心建设、运营与管理的模式和机制,提升其学习支持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等,都需要有所突破。教学科研方面:在大学里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对于开放大学同样如此。开放大学的科研,要加强实证研究,既要创新,更要务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在创新务实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推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加强基于教学的学科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深入研究开放教育的学生、课程、教师、教材等。避免盆景式研究、做秀式研究、蜻蜓点水式研究。这样的研究会延误甚至危害我们整个开放教育的发展。社会上有关于开放教育的各种评说,这些看法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但关键时刻开放教育工作者应静下心来,秉持客观、积极、开放与发展的态度,深入思考,努力完成“四个平台”的建设任务,实现“四个转变”,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奋进之路上勇毅前行。

原文载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推荐新闻资讯